據新華社電針對近期“賣奶難”問題,農業部昨天表示,將通過協調乳品企業增加收購、啟動奶業生產監測、加大政策扶持和救助力度,全力以赴處理“賣奶難”,保護奶農利益、穩定奶業生產。
  農業部表示,將積極協調乳品企業增加收購。1月8日,農業部與伊利、蒙牛等重點乳品企業奶源負責人進行協調,督促企業做好生鮮乳收購工作,穩定中小牧場和養殖戶小區的奶價,保護奶農利益。
  農業部表示,將啟動奶業生產監測工作。目前,農業部已啟動全國奶業生產周報制度,及時調度生鮮乳生產銷售狀況,重點收集乳品企業拒收數量、奶農倒奶數量、非正常淘汰奶牛等情況。
  農業部稱,將積極爭取財政、工信、質檢、食藥監等有關部門的支持,研究制定包括奶農救助、奶粉臨時收儲、擴大乳製品消費等方面政策措施。
  下一步,農業部將繼續及時監測全國生鮮乳生產銷售形勢,根據形勢變化會同有關部門推動適時出台保護奶農利益、穩定奶業生產的政策和措施。
  記者採訪瞭解到,除了山東,“倒奶殺牛”現象蔓延至河北、內蒙古、黑龍江等北方主產區,主要發生在散戶中間。“這一輪‘倒奶殺牛’相比以前有所加劇,多個地區都出現了。2014年年底,連奶源最欠缺的廣州也出現奶農棄養,這在15年來還是首次。”原中國奶業協會常務理事、資深乳業專家王丁棉告訴記者。
  “全球奶價低迷在今年7、8月份前不會有改觀。如果不解決現在的賣牛殺牛問題,會影響今後兩年到3年的奶業發展。”王丁棉說。
  農業部奶業管理辦公室有關人士表示,未來受乳企庫存奶粉較多、乳製品消費增速下降以及國際市場預期增產降價等因素影響,乳企收購生鮮乳的積極性仍不高,養殖小區和散養戶仍將面臨較大壓力。
  >>北京落點
  奶企承諾全部收購奶農期盼合同保障
  記者10日獲悉,針對連日來媒體披露“北京延慶縣奶農因收購量急劇下降倒掉多餘鮮奶”一事,當地政府高度重視,經多方協調,奶企和收購商已全部收購牛奶,但奶農表示,希望能與收購商簽訂合同。
  記者10日來到位於延慶縣下辛莊村村頭奶站時,擠奶工作已經收尾,工作人員正將鮮奶出售給當地居民。養殖大戶張先生說,收購商給出每斤1.3元的收購價,“之前每斤是1.5元,現在這價格肯定賠,但在全國多地都面臨賣奶難的情況下,能把奶賣出去就不錯了。”
  延慶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磊表示,“‘賣奶難’主要在下辛莊村這樣的養殖小區,產奶量約占全縣的1%。”在政府的協調下,奶企和收購商已開始收購全部牛奶。
  “前一個收購商不跟我們簽合同,結果拖欠4個月40多萬元奶款,我們起訴到法院,但拿不出證據。”奶農稱,雖然政府臨時幫助解決了賣奶難題,但新收購商也沒有和奶農簽訂合同,“希望能簽一份合同,奶農也需要有個保障。”
  據下辛莊村村主任
  李志勇介紹,該村的養殖小區從2003年開始建設,是縣鎮重點支持的乳牛養殖區,不少村民曾經靠著養牛發家致富。目前,該村共有養牛戶23戶,存欄奶牛約180頭,其中產奶牛70頭,日產奶量約2500斤。
  “但從去年8月開始,牛奶開始滯銷了。”從今年1月1日起至1月8日,因收購量急劇下滑至1500斤,每天剩餘1000斤鮮奶。“冬天天氣冷,奶站有個儲奶罐,能儲存3噸奶,但是每周得清罐2次,多餘的奶只能被倒掉。”
  >>背景解讀
  “倒奶殺牛”背後凸顯奶農弱勢地位
  專家指出,奶源過剩、消費低迷是造成“倒奶殺牛”的直接原因,深層次原因則是奶農與奶企間關係失衡,凸顯奶農的弱勢地位。
  “從供需關係看,造成賣奶難的直接原因有兩點,一是進口奶粉價格持續走低,國內奶源總體過剩,二是我國乳製品消費市場低迷,導致需求減少。”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師毛長青說。數據顯示,去年以來國際奶粉價格持續走低,同樣1噸進口奶粉,到岸價比國產奶粉平均低1萬元左右,乳品企業更願用進口奶粉作為加工原料,對國內生鮮乳的依賴明顯減少,而去年國內生鮮乳產量增長5.2%,進一步導致奶源的過剩。此外,乳製品消費市場低迷也是一重要原因。數據顯示,去年前10個月我國乳製品總產量同比下降0.04%,乳品企業收購意願降低。
  “除此之外,奶農‘倒奶殺牛’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。”據農業部奶業辦公室副主任鄧興照介紹,與奶業發達國家大都實行養、加、銷一體化經營不同,我國奶牛養殖和乳品加工脫節,乳品企業掌控生鮮乳的收購權和定價權,奶農在價格上沒有發言權,“奶少時搶奶、奶多時拒收”,成為乳企和奶農失衡關係的真實寫照。“養殖環節的利潤占乳業整體利潤不足10%,奶價議價權掌控在乳品企業手中,形勢不好時奶農幾乎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,極端情況下只能殺牛棄養。”原中國奶協常務理事王丁棉說。  (原標題:農業部處理“賣奶難”協調乳企增購生鮮乳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o95zodqa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